(福建省)2020年南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22-09-18 10:38   责任编辑:www

2020年1月5日在南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南平加快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关键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南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六稳”工作要求和省委“三四八”机制,深化“四比六促”“项目提升年”活动,加快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富美新南平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初步预计,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可突破1980亿元,同口径增长约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49.1亿元、增长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2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外贸出口118.3亿元、增长5.2%,实际利用外资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8亿元、增长10.3%;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1.7万元,分别增长8.1%、8.6%。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年度目标。一年来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强化绿色创新,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七大绿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成效显现。深入开展“实体经济服务月”“百名局长帮扶百家企业”等活动,首创市直单位干部与新生代民营企业家“互联互派互学”机制,372个绿色产业重点支撑项目扎实推进,完成投资占固投的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8家、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企业2家。现代绿色农业逐步做强,加快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不断加大“五节一循环模式”示范推广力度,深入实施“五百工程”,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9家、“三品一标”农产品26个、农产品初加工中心30个、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47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4个。圣农白羽肉鸡祖代鸡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完全实现国产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主动融入“全福游、有全福”,成功举办第三届旅发大会,开展“请到武夷来吃茶”“醉美武夷·向往的民宿”等活动,武夷山获批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四星级旅游饭店3家、四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2个,旅游接待总人数5875万人次、增长17.7%,旅游总收入958亿元、增长21.3%。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绿色工厂,52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6家企业项目入选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库,新增省级高成长培育企业3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生物产业高位嫁接,成功推动新武夷制药、元力股份、青松股份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贤邦医药、圣维生物、光泽中药产业园等9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浦潭生物专业园加速发展。数字信息产业持续培育,编制完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超200家企业入驻武夷智谷软件园,浪潮大数据、商汤科技等入园企业加快发展,数字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11%。健康养生产业稳步发展,32个先行示范项目完成投资15.3亿元,光泽健康养老中心、松溪生态养老康复项目等开工建设,武夷山荣昌汇、建瓯百龄帮颐养中心、政和湖屯休闲健身项目竣工。文化创意产业更富活力,南平文化创意产业园、建阳考亭旅游文化度假区等项目加快推进,印象大红袍公司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14.7%。

  “三大创新”深入推进亮点纷呈。注重顶层设计,成功召开绿色发展研讨会、新时代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高峰论坛,凝聚专家和各方智慧,助推绿色发展。“武夷品牌”走出南平,探索“1+N”母子品牌运作模式,建立健全“武夷山水”品控体系,“武夷品牌”宣介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成功举办,“武夷山水”连续两年在中国区域品牌联盟评选中位列前三。“生态银行”成效初显,推动自然资源全域化整合、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增值,形成顺昌“森林”、武夷山五夫“文化”、建阳“建盏”、延平巨口“古厝”等多种“生态银行”运作模式,并设立全省首家“林权+金融”模式的绿昌融资担保公司。“水美经济”拓展延伸,创新“商、居、文、体、游”一体的水岸经济模式,建设安全生态水系58公里,水美南平项目完成投资82.6亿元。水利部水规总院以南平为样板,编制《水美城市建设规划导则》,为全国推广制定标准。

  (二)狠抓项目提升,发展后劲有效增强。深入开展“项目提升年”活动,新增“五个一批”项目2108个、总投资3422亿元,南平和4个县(市)分别获得全省“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综合考评奖励。项目建设质效提升。坚持“市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千名干部服务千个重点项目”机制,持续开展每月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69个在建赶超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11亿元,328个省市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0亿元,34个投资工程包完成投资135亿元,佳龙国际旅游度假区、建瓯利树循环经济能源岛、邵武永和新型环保制冷剂、顺昌浙商出口家具产业园、政和中国白茶城等97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三元硅胶和生物质碳棒、建阳恒亮蛋鸡、松溪无纺布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衢宁铁路进入铺轨阶段,武沙高速、温武吉铁路等重大前期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顺邵高速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45公里,持续保持全省第一。项目招引水平提升。紧盯长三角、珠三角,深化“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实施回归工程,设立回归办,积极参加进博会、数字中国峰会、“9·8”投洽会、两岸企业家峰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第三届食博会、中国有机30年大会,全市新引进总投资超5000万元的产业项目425个,其中泰盛纸业、三爱富氟新材料等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项目集聚能力提升。按照“专业化、生态化、城市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闽北经济开发区入选国家首批双创特色载体,2个园区列入省第三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清理整顿盘活闲置土地1.4万亩,全市省级工业园区平均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增长18.6%,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增长27%。

  (三)致力做精做美,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南平市行政中心驻地正式由延平区迁至建阳区。成立建筑环境艺术委员会,严格中心城市景观风貌管理。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获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武夷新区规划持续提升,建设持续提速,城市框架基本拉开,绕城高速、快速通道、核心区“四横五纵”路网、引水工程、云谷小区一期、大剧院、市民公园等重大项目和一批搬迁必备的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投入使用。建阳城区旧城改造和西区生态新城建设加速推进,建盏文化创意园、正达商业中心、考亭古街、武夷悦酒店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为城市带来新景观。延平城区建设同步推进,杨真隧道建成通车,九峰山空中栈道正式开放,闽江水口至沙溪口航道整治工程、新港路一期全面完工。各县(市、区)持续做好市政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景观风貌提升,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40.7公里、绿道150.8公里、管网528.5公里,加快实施一批公共停车场、农超市场、城市公园等补短板项目,城市功能颜值显著提升,城市管理日趋精细,3个县(市)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

(四)聚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开展“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活动,实施“十大工程”,成立振兴乡村基金,打造“1带N点”示范模式,12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1个民企带村共建村和3个圆梦村示范加快推进,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首批“金牌旅游村”4个。突出精准脱贫,开展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住村蹲点调研,解决了一批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问题;持续开展医疗扶贫慈善救助、“百企帮百村”等活动,圣农以“公司+村办企业+农户”模式有效助推扶贫;实施“五个一百”示范带动工程,创新运用“七销扶贫”形式,推动贫困群众的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顺昌、浦城和松溪脱贫摘帽,政和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新建改造乡村公厕478座、三格化粪池3.5万户,拆除乱建乱搭9.6万平方米、整治农房2.9万栋,基本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36个高铁沿线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治理水土流失39.6万亩,连续2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解决4.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改建农村公路351公里,松溪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积极应对多轮暴雨洪水灾害,发扬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的精神,有效抵御雨带叠加、雨势凶猛的汛情,全力开展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8万人次,灾后重建购房已签约136户、分散重建321户、集中重建144户,受灾群众实现温暖过冬。

  (五)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释放。重点领域改革强力推进。市县两级机构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基本完成。“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开,97.4%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全年共减税降费19.9亿元。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速推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力提升。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权责清单和投资负面清单,制定国有企业产业基金管理办法,推进国有资产监管规范化;完成6家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试点,45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生态系统价值核算、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试点工作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南平做法”成为国家审计署培训科目。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持续完善,全市不良贷款率降至1.3%,债务余额严格控制在省政府核定的债务限额之内。组建武夷旅游产业振兴基金,推动武夷山旅游股份公司重组。“南平机制”继续深化,设立科技特派员服务云平台,制定科特派团体标准,成立科特派学院,我市在全国科特派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实施,104个村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率达99.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完成质量全省第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顺利通过国家质量抽查。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探索南台融合发展新路,落实“两个同等待遇”,积极推动南台绿色建筑、农业等领域行业标准采认;与台湾南投开展乌龙茶文化交流与合作,与台湾金门签订旅游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同心公司”,共同打造两岸“同心同源”系列产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海丝核心区、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建设,成功举办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第二十一次市长联席会,用好“武夷之友”平台,增进与台港澳青年间的交流。南平与韩国密阳市、北京市东城区缔结友好市(区)关系;武夷山与法国波尔多市、凯阳市在茶、酒、文化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推进武夷山航空口岸扩大开放,年出入境人数达7万余人、增长170%。

  (六)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2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办结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204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果,境内3条主要河流水质状况优,16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8.29%,空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99.6%;顺昌生态巡查机制被中央督查组列为福建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典型经验,光泽“无废城市”试点稳步推进,建阳、武夷山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实施,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突出打赢“教育翻身仗”,编制完成中心城区教育用地布局专项规划,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所,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87.8%,提高12.1个百分点;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164所,乡村小规模学校100%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高考再创佳绩,“211”以上高校录取887人,增长7.4%。实施“健康南平2030”行动,成功列入DRG付费国家试点,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升8.7%、5.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53.5%,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55元提高到69元。“健共体”项目全面启动,通过“互联网+医疗”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成立中医医疗联盟,建成中医馆24个。延平区通过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验收。强化社会保障,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7万人,低保覆盖面达到全市人口的1.6%;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5个、农村幸福院231个,新增养老床位1900张,成功列入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推进文体事业发展,持续实施文艺“五个一百”工程,“万里茶道”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朱子祭祀大典启动申报国家级非遗,成功举办武夷山国际马拉松赛、中国龙舟公开赛、全国郊野钓鱼大赛等活动,10个县(市、区)全部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深化“平安南平”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抓好中央扫黑除恶督导反馈问题整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深入实施“七五”普法,总结推广“四无”平安村创建、高速高铁平安联勤、信访“吸附行动”“接管通”等做法;加强全市城区公共场所养犬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荣获省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目标责任管理第一名。有效解决延平库区用电秩序、违规违法开垦茶山等历史遗留问题。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通过国家验收,违建别墅清查整治扎实推进。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全面实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事务、老区库区、气象防震、人民防空、档案方志等工作继续加强,群团改革深入推进。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和谐。

  (七)加强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有力提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组织开展“强担当、抓落实、促发展”专项调研,广泛开展“业务大学习、能力大提升”、对标深圳学习研讨活动,学习弘扬廖俊波精神,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组织起草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南平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条例》《南平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已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件、建议172件,政协提案266件,办复率均为100%。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加强审计监督,深化“随手拍”社会化监督机制,政务公开和权力运行网上公开全面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精诚团结、砥砺奋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省直机关驻地机构,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地部队,向关心支持南平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乡亲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南平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经济指标未完成年初目标;产业竞争力不强,龙头缺乏、链条较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创业创造的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项目谋划不够扎实,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研究不深,部分项目质量不高,重大生产性项目不多;基础设施短板突出,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在处理加大城乡建设补短板投入与政府投融资渠道收缩的矛盾上机制不活、办法不多;一些干部仍然存在“想干不会干、想干干不好”的问题,担当意识、斗争精神不强,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能力不足,与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增强忧患意识,以钉钉子精神,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快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两岸融合发展上再创佳绩,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南平,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外贸出口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奋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坚持生态优先,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实现点绿成金、富民强市。

  做大做强七大绿色产业。产业稳则经济稳,产业强则经济强。开展绿色产业集聚行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产品结构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绿色环保方向转变。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重点改造提升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滚动实施148项市级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绿色制造,打造氟新材料、电线电缆、铝加工等一批超百亿产业集群。现代绿色农业重点加快规模化、高效化,力争设立浦城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光泽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五夫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顺昌省级食用菌产业园,打造肉鸡、笋竹加工等一批超百亿产业集群。加快建立茶叶公共品牌,健全原产地保护、质量价格控制、产品强制标识管理体系,推动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旅游产业围绕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来谋篇布局,通过国家公园的品牌效应,促进旅游提档升级。舞好旅游龙头,持续优化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股权结构,强化市场化运营,构建企业发展与群众利益双赢机制。提升旅游产品,加快打造闽北特色民宿、精品度假酒店以及最美马拉松赛道、大红袍茶文化之旅等一批差异化的旅游精品,推动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强化精准营销,打破固有营销利益格局,运用网红直播、VR全景、摄影大赛等宣传模式,加大高铁沿线、主要航线通达城市营销力度,推进智慧旅游,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超600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超千亿元。健康养生产业重点依托“健共体”,大力发展融医疗、康复、预防于一体的全链条康养产业,推进武夷彭祖健康小镇、邵武二都特色中医药森林康养小镇、政和高山中医健康养生养老基地等项目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重点依托朱子文化、建盏建本文化等,推动武夷山国际影视文创园、朱子博物院、建盏小镇、圣农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数字信息产业重点推进武夷智谷软件园、物联网产业生态园、“金山银山”生态云平台、农业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充分发挥浪潮、商汤、华为、微医等企业优势,大力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十百千万”工程,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生物产业依托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医药中间体,大力引进片仔癀、海正药业、华海药业等上市药企,加快建设浦潭生物专业园,力争新增产值超10亿元企业1家以上,5~10亿元的骨干企业6家以上。

  推进“三大创新”项目化、具体化。进一步深化实化创新理念、机制、模式,打通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通道。建设“武夷品牌”,提升绿色产业综合效益。建立溢价增值分享机制,辅以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发挥行业龙头作用,推动品牌营销运营全程市场化,把“武夷山水”打造成海内外有影响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生态银行”,推进绿色产业整合融通。加快建立风险可控的评估、交易、定价以及吸引项目资本对接进入等机制,积极对接金融机构、产业投资运营商,探索建立“生态银行”交易平台,加快推进武夷山旅游、顺昌林业上市,推动资源证券化。建设“水美经济”,打造绿色产业发展载体。加快编制《水美南平现代化规划》,建设滨水景观带和水岸经济带,力争全年水美城乡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亲水旅游、临水康养、滨水体育等新业态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

  大力发展“四大经济”。做强实体经济。深化“实体经济服务月”活动和“百名局长帮扶百家企业”“互联互派互学”机制,加快实施重点龙头企业、小巨人领军企业和重点产业集群培育计划,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上市融资,力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的企业超500家。做实数字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现有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做精回归经济。以乡亲乡情为纽带,精准对接异地商会、海内外乡贤,引导资本、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回归集聚,力争全年引资引智30个项目,强化“保姆式”服务,确保留得住、发展好、能带动,形成雁阵和裂变效应。做活夜间经济。引导发展夜间消费集聚区,加快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打造免费品茗、特色美食、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延平、建阳、邵武、武夷山、建瓯打造夜间经济示范城市,其他县培育1个以上特色街区。

  强力推进“五个一批”项目建设。深化市领导挂点重点重大项目机制,完善要素保障,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455个,力争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5亿元。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精准策划实施一批带动强、管长远的大项目和当前发展急需、能够马上发挥效益的好项目。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衢宁铁路竣工通车,开通武夷山北城互通和延平塔前互通,开工建设武沙高速公路,争取温武吉铁路完成可研报告、昌福(厦)高铁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推动武夷山机场迁建和上浦、浦松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早日获批实施。聚力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三爱富氟新材料、武夷山五峰九院文旅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海德福高性能氟材料、蒙正生物制药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武夷山百万吨饮用天然水、建瓯大庄竹业、浦城永芳合成香料生产等一批项目,增强发展新动能。

持续厚植绿水青山优势。深度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化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加快编制完善“三线一单”,建立更加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等硬性约束,继续实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紧抓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严格“禁燃区”管控,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和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大力防治松材线虫病,加强城乡绿化,植树造林19.6万亩;强力推进碧水保卫战,深化河湖长制,落实河岸生态地保护规定,加大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巩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效;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污染地块治理修复,不折不扣完成违建别墅清查整治任务。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农业农村污染增量“全面清零”。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快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二)围绕释放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聚力开展“创新突破年”活动,激发创新创业创造热情,为绿色发展添加新动力、打造新引擎。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创新激励与企业财税贡献、产值、研发投入等绩效指标挂钩机制,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高标准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构建高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探索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模式,建立高层次和产业急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造“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生态。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强化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以绿色特色、创新创业、协调协同为导向,正确把握总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显绩与潜绩的关系,从绿色经济、绿色效益、绿色创新、绿色生态、绿色生活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提升土地经营水平和利用效益,改造提升低效用地,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用地,优化重大功能性项目的土地出让。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加快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国有土地资源资产核算、土地储备资产负债表等国家试点任务。稳妥开展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产权、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与各类所有制企业互利合作。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引导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活力度,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用好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成果,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服务事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24小时自助服务区和15分钟便民服务圈。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健全完善信用体系,深化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行差别化产业用地措施,扩大企业直接交易电量规模和范围。不断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发挥振兴乡村基金撬动作用,带动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产业集群。完善“惠企政策库”“政企直通车”,方便企业用好政策。深化政银企对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加快推进应收账款融资试点,加大“无还本续贷”产品创新和服务的推广力度,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坚持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打造政企互动平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强力推动科特派制度创新发展。完善选派方式、服务模式及利益共同体机制,培育更多的创新联合体,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充分发挥云平台在科特派服务与管理、评价方面的功能,全力推进科特派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建设,推动由农业科技服务向全链条、全方位产业服务延伸。

  (三)围绕城乡统筹融合一体,坚定不移推动协调发展开创新局面。以行政中心搬迁为契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形成主体功能明确、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高标准建设美丽宜居活力新南平。加快推动武夷新区与建阳区同城化发展、与武夷山市联动发展、与延平区均衡发展,带动其他县(市)协同发展,打造新南平城市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提升武夷新区、延平区城市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完善中心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大力推动老城更新、新城建设,加快把武夷新区打造成为“高品位闽浙赣区域中心城市”、延平区打造成为“山水宜居之城、活力创业之城”。提升城市景观风貌。充分发挥建筑环境艺术委员会作用,建立健全城市风貌管控辅助决策和专家资源共享共用机制,挖掘闽北历史文化和山水地貌特色,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大山大水、大疏大密”的城市风格风貌,让城市更有文化更有品位。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坚持“新城强功能、老城补短板、新老城互通”的原则,统筹加快武夷新区、建阳区、延平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补齐县域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污水管网改造、停车场建设等短板,推进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细化、规范化。武夷新区和建阳区重点实施滨江西路中段、闽越大道、云谷小区二期、市民公园二期、“十纵十横”交通路网、体育中心等项目;延平区重点推进南福路快速通道、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区、九峰隧道、瓦口洋湿地公园、工业路“白改黑”、延平湖开发、延平站及延平西站周边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确保投入只增不减、标准更高。优化市区体制机制。坚持“事权和财权统一、效率与公平兼顾、增强市级调控能力、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功能布局,构建市本级与延平区、建阳区分工科学、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务实高效的管理体制,激励市区两级同向发力、共同发展。

  大力度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产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基,必须通过产业集聚人气、吸引人才。武夷新区围绕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创造“洼地”,加快建设南平高新技术产业园,发挥巨电新能源、闽铝轻量化、海源新材料等企业优势,不断培育壮大数字信息、新能源汽车、文化创意等产业,促进产业布局与城市未来需求相契合。推动武夷新区与建阳区加快发展机械电子、文化旅游等产业,与武夷山市加快发展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会议会展等产业,实现产业互补互促。延平区围绕打造产业项目集中区、绿色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南平工业园区陈坑组团万亩工业平台,打造百亿林产化工循环经济专业园、百亿机电装备专业园,支持太阳电缆、南孚、南纺、南铝、长富等企业增资扩产,加快推进泰盛纸业、白炭黑及林产化工一体化等项目,不断延链扩链强链。引导各县(市、区)围绕城市功能定位,立足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逐个产业梳理、研究,分析产业现状、链条,进一步明确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措施,着力把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打造成主导产业、支柱产业。

  实施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围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开展“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活动,努力打造美丽、文明、善治、殷实乡村。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实施“一革命四行动”,抓好乡村振兴“1带N点”、圆梦村等示范村建设,打造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7个、特色小镇12个、试点村110个、精品示范线路19条。建设民风淳朴的文明乡村,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传承发展优秀乡土文化,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建设产业兴旺的殷实乡村,大力实施“五百工程”,加快农村三产融合,新建72个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新增3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新培育20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抓好“米袋子”“菜篮子”,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生猪等农副食品供应。严格落实路长制,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推进边远小弱建制村错车道建设和建制村通客车提升工程,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四)围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坚定不移推动开放发展迈出新步伐。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不断拓展合作交流新空间。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以“一带一路”为引领,主动参与海丝核心区建设,加强与国际友城的交流合作,深化与法国波尔多在茶酒领域的对话交流。加快推进“万里茶道”申遗等一批重点工作,认真做好世界遗产大会相关筹备工作。持续加强口岸建设,推动武夷山航空口岸全开放。组织企业积极参与省“百展万企”“助力万企成长”工程,开拓国际市场。以福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联接沿海和内陆的重要通道为定位,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布局,深度参与跨区域产业合作、价值链分工。加强与北京东城区对口合作协议的跟踪落实,深化旅游、文创产业及科教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加快推进20项闽东北协同发展区重大项目建设,围绕产业链延伸补齐、基础设施和民生短板等方面再谋划实施一批协作性强的新项目,力争在集群培育上有更大提升,在互联互通上有更大突破,促进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更加紧密融合发展。

  深层次推进南台融合。落实落细各项惠台措施,在就业创业、交通出行、购房资格、职称评聘、子女就学、分类招考等方面给予台胞更多便利,努力打造惠台政策“洼地”和对台服务“高地”。全力推动台达绿建总部、正新新能源等项目落地建设,积极筹备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立足南台乌龙茶品种历史渊源,加大与台湾南投、金门等地的交流合作,大力拓展“同心同源”系列产品两岸市场。加大台湾青年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培育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园,创建1~2个省级及以上台湾青年实习实训基地。办好中华一家亲·2020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提升朱子文化、郑成功文化等品牌文化交流实效,扩大民间基层交往,推进实施亲情乡情延续工程,增进台湾同胞对民族、对国家的认知和感情。

  实施“一把手”招商行动。强化招商引资硬性考核机制,将招商作为常态化任务,对重点客商、重大项目“一把手”要亲自跟踪、亲自服务。健全招商引资政策措施,紧盯七大绿色产业的国内外龙头企业,积极参加“5·18”“6·18”“9·8”等各类经贸活动,办好茶博会、食博会、旅发大会,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方式,新引进总投资超5000万元合同项目385个。鼓励现有大项目、大企业增资扩产、延伸链条,吸引上下游配套,形成集聚规模。

  (五)围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坚定不移推动共享发展达到新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建立稳定脱贫和防止增贫机制,鼓励发展光彩事业,深化“百企帮百村”行动,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激励措施,持续开展产业扶贫“五个一百”示范带动工程,大力推进“七销扶贫”,确保贫困人口“一个都不掉队”。全面落实“四不摘”要求,实行返贫监测预警,确保真脱贫、不返贫。

  努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扩大至88%,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50%,创建4所省级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培养100名市级教学名师、300名学科带头人、1000名骨干教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试点,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支持武夷学院申报硕士点。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深入实施健康南平战略。加快“健共体”建设,推进DRG付费国家试点模拟运行工作,实现市县乡村医、药、保、养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贯通。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快一体化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双达标。发挥中医医疗联盟作用,推进重点专科、基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新建中医馆15个。加快建阳、邵武建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快建设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开展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农村幸福院200个。全力筹备第十七届省运会、第十一届老健会,办好第四届市运会。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学艺术创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办好纪念朱子诞辰890周年活动,打造一批文艺精品。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留住美丽乡愁。

  着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落实援企稳岗各项政策,继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加大对困难就业人员的就业帮扶力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认真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保障,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综合施策、精准调控,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规范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房。

  持续建设平安南平。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协调联动机制,落实风险监测和预报预警措施,推动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效防范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坚决打击暴恐活动。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好信访“四重”攻坚战,有效化解突出信访矛盾,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同时,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国家安全、双拥优抚等工作,抓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点项目,落实军队干部转业、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政策,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继续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事务、老区库区、气象防震、档案方志、新型智库等事业,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

  三、健全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全市各级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承担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

  (一)牢记初心使命,忠诚于党、忠于人民。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主题教育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发扬斗争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斗争本领,坚持底线思维,直面风险挑战,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和路径依赖,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提升法治水平,规范用权、公正执法。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完善立法机制,注重运用法治手段管理社会事务,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持续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加大地方性法规宣传贯彻实施力度。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建立健全权责明晰、统一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四)加强作风建设,从严治党、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种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以及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按照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稳稳地做、实实地干,不做虚功,不图虚名,不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绝不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坚持和完善机关效能建设,发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等优良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五)强化政务服务,主动履职、提升形象。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着力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深化政务服务创新,优化办事流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各位代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才能赢得未来。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市人民一道,以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进取心,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气神,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凝心聚力,务实拼闯,为建设富美新南平而努力奋斗!